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来源:科研处 作者:黄向苗 发布时间:2007-10-29

 10月25日上午,我院图信中心报告厅中,歌声、笑声融成一片。《太阳出来喜洋洋》民歌合唱创作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白应邀来我院讲学,介绍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来自我院音乐系、附中和其他系部的一百余名师生听取该次讲座。

黄白教授笑称自己是教书机器,在全国各地弘扬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她对我们学院并不陌生,多年前就曾到过当时位于黄龙洞的浙江省艺术学校。

黄白教授认为中国的民歌特别丰富,究其原因,一是历史悠久,二是幅员辽阔。我国地貌有高山、海洋、沙漠,茂密的原始森林,广阔的草原,从南到北不仅温差大,湿度也相差很多,由此衍生了各种类型的民歌。例如蒙古族在阿尔泰山区的民歌种类是“呼麦”,到了大草原后就变成了长调。我国又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有自己特色的民歌,苗族、怒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还有若干大小支系,使民歌种类更加丰富。

黄白教授介绍说,世界音乐有三个音乐体系,分别为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我国民歌的乐音构造和欧洲音乐是不同的,字带腔、带有音调,其乐音组织强调五声骨干音。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民歌和西洋的交响乐不能硬凑在一起,中国民间音乐是不能随意配西洋功能和声的。她举例说普契尼的著名歌剧《图兰多》采用了中国的“茉莉花”调,其他都很棒,就在后半部分有一个改编的音调,一听就不是中国民间音乐的感觉,这是对音乐基本结构的理解问题。黄教授特别强调,西方的交响乐、乐队编制固然好,我们的地方戏、民族器乐也很优秀。音乐没有高低之分,以国家强弱判定一个国家的文化、音乐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不利的,每个民族都应该认识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黄白教授对全国各地的民歌都有深刻的了解。在讲座中,她为了说明中国民歌和西方音乐的不同,唱起了山西小调。为了说明律动性有板和散板的不同,唱起了劳动号子,唱起了四川民歌,甚至青海的花儿。她还说,其实原生态民歌就在我们身边,随即哼起了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调。渊博的知识、优美的歌声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讲座最后,黄白教授为听众播放了全国第三届民歌擂台赛的剪辑录像,这三届擂台赛的举办促成了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立“原生态”唱法,为听众直观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