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年教师谢志勇、宁鹏东在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赴德进修回国的首次演出。
当晚的音乐厅,早早的就有学生陆续入席。舞台布置很简单,一架斯坦威钢琴屹立在舞台正中,一排简单的场灯,没有任何多余陈设,一切似乎预示着,这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无须任何物质辅助便可使听众内心得到满足。
音乐会准时开始,谢志勇首先用他饱满而嘹亮的歌声揭开了本次音乐会序幕。他陆续演唱了舒曼的《献词》、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万灵节》和《奉献》、格鲁克的《啊,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柴可夫斯基的《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你在哪里》等曲目。以往听过谢志勇演唱的师生都会惊奇地发现,今天他的演唱音量没有以前那么大,但歌声却均匀地传遍了音乐厅的各个角落,音乐更富弹性、更松弛了。声音的统一,线条的流畅,这些都使我们清楚感受到他在短短三个月中的巨大进步。
音乐会下半部分,宁鹏东为观众演奏了巴赫的《来自康塔塔的赞美诗》NO.147、贝多芬的《F大调变奏曲》OP.34、肖邦的《夜曲》OP.9 Nr.1。其中,巴赫的这首曲子在中国很少有人演奏,因为巴赫对音乐中各声部横竖线条要求非常高,但在宁鹏东的演奏中,旋律主线的走向清晰可见,音乐自由流畅,使人沉浸在宁静,放松的感觉里;肖邦那首夜曲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宁鹏东的演奏抓住了肖邦音乐的特点,华丽而不浮夸做作,在大量快速的装饰音中,让听众感受到自如的肖邦式呼吸。整场音乐会时而宁静,时而热情,使观众全身心的畅游在他们带来的音乐中。
音乐会后,学院又举行了相关的教学研讨会。会上,两位青年教师叙述了在德国的经历和所见。在慕尼黑这个繁华而具有浓厚巴洛克艺术气息的城市中,两位老师执著于对艺术的渴望。他们说:“对我们而言,慕尼黑就是琴房。”从
这次音乐会和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我院输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养我院优秀师资人才、与国际艺术教育接轨的一项有益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