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基层文化馆(站)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在我校开班
6月5日,恰逢芒种。在江南,这是一个播种希望的时节。在国家艺术基金指导下,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基层文化馆(站)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班。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陈吉芬,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党委副书记、校长施俊天,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芳、刘杨,以及项目授课教师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
陈吉芬致辞。她表示,国家艺术基金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级别最高的公益性基金之一,推动着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艺术事业的发展。2024年,浙江省的申报项目总数达到665个,跃居全国第二。立项数也再创新高。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始终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窗口建设的核心内容。此次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培养一支懂政策、善管理、能创新的舞台艺术类基层文化队伍,让文化设施从“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家园”,让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真正转向“群众共创”。
薛亮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以及各位专家的衷心感谢。他提到,学校作为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拥有70多年的深厚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经验。此次培训项目落地浙艺,不仅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学校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教学,优化后勤服务,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确保培训项目的高质量实施。他希望学员们能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潜心学习,勤于思考,交流互鉴,严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培训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开班仪式上,徐芳为项目任课教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巫志南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发言。他认为,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馆(站)在人才、效能、数字化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支能战斗的专业队伍,是实现文化服务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本次授课将聚焦“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等核心专题,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三个维度,与学员们共同探索基层文化服务的创新路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文化馆馆长袁荣代表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的30名学员发言。
此次培训项目立足“提质、均衡、创新”三大核心目标,聚焦基层文化馆(站)运营中的痛点与难点,精心设计了“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创新引领”的课程体系,采用“专家授课+实地考察+互动研讨”的多元模式。课程内容涵盖浙江丽水“村晚”、嘉兴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临安上田村文化礼堂等标杆案例的深度调研,确保学员学用结合、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