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院

文旅中国:浙江话剧《梦想天堂》:让每一个观众成为剧中人

出处:文旅中国  文字:周传人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5-06-02
字体:放大 缩小

“好喜欢演员们精彩的演技,能把这么好的故事带到台前!相信每一个看剧的观众,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酸甜感受。”近日,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青年实验艺术团联手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梦想天堂》上演。这部改编自同名杭州市歌的作品,以“小人物”视角串联时代脉络,让观众在烟火气中重温城市记忆。

图片 1.png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很多年轻人一下高铁,拖着行李箱就直奔剧场,剧场外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排起了长龙。主演们的人形立牌前摆满了戏迷朋友送来的鲜花,花香飘溢在剧场内外。

幕布轻启,1995年的杭州画卷徐徐铺展:西湖边卖碟片的倒爷、逃婚而来的江西姑娘、从甘肃来的一对父女在秦老伯的面馆碰撞出市井百态。该剧以“讴歌时代、礼赞人性”为核心,通过群像叙事勾勒社会画卷。

图片 2.png

“戏剧不是造梦,是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摸到自己的心跳。”总导演、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那刚表示,“初到杭州时,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是节奏舒缓、安逸闲适,杭州人性格随和,包容性极强。随着时间推移,我留意到‘新杭州人’的比例逐渐攀升。”这部原名《云上的日子》的剧目便在这样的观察与感悟中开始酝酿。他将自己在杭州所经历的温暖与感动融入剧中,以“新杭州人”的独特视角,回望这座城市带来的自豪与振奋。这位从上海戏剧学院走来的“新杭州人”,巧妙地将手机支付取代公共电话亭、直播电商冲击实体店等时代变迁,编织成一部流动的城市史诗。舞台上的脚手架,不仅是城市建设者的筋骨象征,更成为每个人搭建精神家园的深刻隐喻。

据了解,作为浙江省2023年度舞台艺术重大主题创作揭榜挂帅项目,《梦想天堂》由杭州高新区(滨江)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与浙江瑞锦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上座率达80%。特邀戏剧理论家谭霈生、丁涛作为文学顾问指导,青岛市美术馆(青岛市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廉海平、浙艺青年教师石佳联合编剧,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词曲作者应豪担纲音乐设计,“浙江省十大笑星”榜首许晓明,杭州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娄亚江,二级演员李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以及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师生团队联袂出演。

图片 3.png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汇聚浙艺退休教授、在职教师、毕业生与在校生——“师生同台创排”的设计,让舞台人生与现实人生交相辉映。“吴阿婆17岁嫁到杭州,我12岁来杭工作。”浙艺戏剧影视学院戏剧系主任史昕教授师承昆曲表演大师周传瑛,在剧中,她化身见证半世纪变迁的吴阿婆。浙艺戏剧影视表演的毕业生沈晨洲饰演的成大业,创业轨迹与自身经历高度重合:“杭州就是我的梦想天堂。”

谈及创作挑战,那刚直言:“如何让‘梦想天堂’超越固有认知?我们舍弃新闻式罗列,专注‘人在城市中的成长与融合’。烟火气、年代感、人情味、人性美——这部剧做到了。”当师生同台谢幕,掌声里既有对角色的共情,更有对艺术传承的致敬。

“这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的剧。”《梦想天堂》词曲作者应豪感慨道。1995年创作的原歌曲虽未提“杭州”二字,却处处流淌着杭州的独特意象;而话剧以同年为叙事起点,在他的授权与深度参与下,成为一封献给城市的“情感信笺”。 

图片 4.png

从原名《云上的日子》到更名《梦想天堂》,剧组走访数十位城市变迁的见证者,精心还原杭州“奔腾年代”的鲜活细节。应豪不仅担纲音乐设计,更以“城市记忆传递者”的身份注入深沉情感。他表示:“参与话剧创作,既是对舞台艺术的致敬,更是与城市记忆的一场深度对话。”  

图片 5.png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这部戏不断臻于完美,《梦想天堂》广受业内外人士好评。

“这部剧的舞台设计简约但不简单,很用心地做了一个四面不同场景的旋转建筑来切换场景,善用大屏幕做光影效果,很有设计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进八九十年代的场景里去。”市民胡女士表示,“真的非常喜欢群像的剧情,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立体,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大家有机会都可以走进剧场欣赏这部剧!”“下班之后,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也算是散了散班味。”一名在场的观众笑道,“剧中时不时就会穿插一下杭州的各种发展现状,感觉自己就是剧中人。”

《梦想天堂》的主创用温情温暖着观众,观众也用他们的热情温暖着主创们的心。

(图片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提供)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中国新闻网:话剧《梦想天堂》:一场穿越三十年的城市感官之旅下一篇: